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41章(1 / 2)





  若否应召前,当被责徭刑,劳役何其苦,处处见白骨。

  张女知父忧,挽马更男衣,长驱夜入营,从此远别离。

  乾坤动山河,英雄立高阔,将台旗鼓列,巍巍是巾帼。

  临阵乌发扬,银铠耀日光,陌刀谁与争,遂封百夫长。

  奉天诛匈奴,先登斩旗旌,长驱八百里,直捣单于庭。

  十重阵铁骑,戎马交驰急,胡贼胆益破,功名马上得。

  征袍染丹血,强弩犹雨临,短兵接如电,王师定北尘。

  献捷交至京,天子坐凤庭,受拜越骑尉,赐爵关内侯。

  十步有茂草,十室有忠信,汉室德斯迈,女流亦杰英。

  将军卸甲归,余威撼漠北,乡民十里迎,耆老赞殷殷。

  礼致拜父母,祠堂祭先灵,碑文铸圣谕,光宗响门庭。

  卿本贤姝丽,忠悃为国事,似金如玉矣,桃李双十龄。

  王侯将相知,媒妁连绵至,登门若决河,聘礼如斗星。

  鹊飞闺檐下,河内望族家。百战名门后,佳话长此兴。

  慕德有姜任,夫则百斯男,教儿又诫女,颐养有天年。

  他踱步走出,掀开天子大账,天光簇至,外面是落日熔金,长风扑面。

  ——十步有茂草,十室有忠信,汉室德斯迈,女流亦杰英。

  虽然白婉仪唱的乐府词,只是一个憧憬,一个美丽的谎言,然而如今他已经不再迷茫于那虚幻,而是见证了真实——她们就是他触碰到的一个个真实。

  这一刻他觉得,他放下她了。那些欺骗、痛恨,都如那虚幻一般消散。会很平静地感谢,谢她讲述了外面的天地,并在他最无靠的时候,给予温暖。

  第一百六十九章

  北燕与晋军前线交锋, 晋军大胜, 北燕退败,军报分别传入了萧怀瑾和赫连雄手上。

  赫连雄如遭晴天霹雳, 连战报都几乎拿不稳,只能生生遏住了情绪起伏。

  他冷冷盯着前来报信的人,眼神如亟待出鞘的刀:“阿嫣怎么可能战死?……是谁干的!”

  “对方是尹家的人, 据说是尹献尧的妹妹。”那人一个战栗, 哆嗦道:“不过斩骑将大人的尸身被送回来了,仪容肃整……晋国以军礼相送。”

  赫连雄一怔, 本来是盛怒之下, 火气冲天,竟沉默了。

  两国边境时有摩擦, 你来我往血债渐深, 他曾经拿着尹献尧的头骨做酒器,是为了泄愤,也是为了羞辱晋国人。

  赫连嫣虽说只是女子,却不输于她的同辈兄弟,是他引以为傲的侄女。可这个他们家族最优秀的女孩, 没有等来她的如意郎君,命运却终结在了晋国的尹家人手里。

  这是不是, 宿命轮回?

  他生出了怅叹。赫连家族是北燕的武勋世家,同晋国的怀庆侯这些家族一样,他们生来背负着家族使命,以血肉之躯为家国争一隅太平。

  已经有很多年, 晋国孱弱,北夏退缩,燕国风头一时无俩,赫连家族也风光无限。可如今,似乎这样的鼎盛,已经隐隐步向沉没,没入黄昏。

  北燕对晋的战事,由赫连雄挂帅。连败四次的消息传回朝廷后,涿郡的王都内,朝臣们争得面红耳赤,口沫横飞。

  “乌苏大人当初不是一力请战吗?摄政王殿下还没说开战,你就先嚷嚷上了,跑去王府天天进言,现在打了四场败仗,就怕得要躲起来和谈?”

  “纥干大人真是可笑!我赞成开战,就是为了和晋国谈条件,谁知道他赫连雄不利,连晋人都能骑在他头上拉屎!”

  这些年,北燕每次想和南边谈条件,就先和中原“边境摩擦”一下,打打仗。晋国一旦战败,必要退让。有时甚至没等开战,中原为免战争耗损,也会服软。

  百试不爽。

  所以这次对晋国举兵,举朝上下都是主战派。却不知晋人发了什么威,竟然天子亲征,连番获胜,眼看着占不到便宜,聪明人都知道该中止了。

  “本官认为还是再观望,指不定是他们碰巧运气好。要是这个节骨眼上停战议和,可不是什么好时机,连败四仗,晋人鼻子都冲上天了,能有我们说话的余地吗?”

  北燕朝廷吵得纷纷攘攘,国师府邸上,睿王爷坐在棋盘前,不住走神。

  他当初也是支持开战的,为了攫取筹码。战争的目的从来不是为了胜负,终究是博弈间取得最大利益。

  如今骑虎难下,颇有一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狼狈。

  昨日摄政王连夜宣他,几位老臣慎重商议过后,决定还是暂且停战,让他带使节团去长安探探口风,也给北燕前军一个缓冲。

  睿王爷真是又高兴又忐忑,这在他之前的二十四年人生中,前所未有。

  这高兴的心思,不足为外人道;这忐忑的心思,说起来也是一捧辛酸泪,万分复杂。

  想起国师安排少司命潜入长安,也不知道少司命如今……是不是也满腹辛酸?

  如今坐在棋盘前,他苦笑道:“本王算是知道了,你当初为何执意要杀九星。国师果然高见。”

  原本死气沉沉、各自为谋的国家,却忽然焕发了生气,好似压抑许久的洪荒之力忽然迸发,其光芒足以将黑夜带入黎明。

  这就是九星复明的力量。仅是淡淡生辉,就已然如此灼目。

  傅临仙对他的称赞无动于衷。棋盘上大龙被屠,素有“战神”之名的睿王爷,这棋下得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