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7节(1 / 2)





  “你哪儿来的车啊?不……你啥时候会开车的啊?”

  “这辆车是别人顶帐给我们老板的,才顶了不到五千块钱,我学会开车他借我练手的。”韩采微笑眯眯地说道,她打量着三叔三婶的房子,跟农村的房子比算是鸟枪换炮了,在县城里也能算得上是“中等”。“三婶,当初你们买这套房花了多少钱啊?”

  “没多少钱,两万多。”这个没多少钱说得带着几分炫耀。

  “我妈非说要在农村盖房子盖猪圈,我看还不如在县城买房呢,在农村盖房子钱不少花房子终究还是在农村的。”韩采薇说道。

  英子瞧着她拎来的东西,两瓶包装极精美的酒,十斤红肠,两箱子水果,采薇姐初中是在乡中学读的,因为每次回家要学费生活费二大爷都骂人,她只读到了初二就不念了,现在居然开上了大车,还能买这么贵的东西来看爸——读不读书真得没啥用吗?

  采薇姐在家里坐了半个多小时,聊了会儿天,确定了明天早晨七点半来家里接韩家五口人一起回屯子过年就走了。

  她走之后,甫秀花蹲下来翻看她拿回来的东西,“这红肠闻着挺香的,不是咱这儿熟食店做的。”她一边说一边掰下来一块来自己尝了一口,“肉挺多的。”转身就把剩下的塞到了家宝手里。

  她又仔细地把动过的那一块红肠剪了下来,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的拿回来,分给家里人尝。

  英子尝了一口,“这个是哈尔滨红肠吧,白思莹拿到过补习班一次,就是这味儿。”

  “挺好吃的。”雪珍也夸赞道。

  “她说没说这个肠多少钱一斤啊?”

  “她说是她爸单位发的福利,专门派车去找内部渠道采购的,个人家花钱谁也舍不得买。”连白思莹都说贵,肯定是很贵了。

  “采薇干啥呢,能挣这么多钱。”甫秀花琢磨上了,“不会是干啥不好的事儿了吧?”

  “她在东岳大酒店干呢,白思莹说去那儿吃饭,随随便便一顿饭就一千多块钱,她肯定不少挣。”英子皱了皱眉头。

  “一千多块钱一顿饭?唉呀妈呀真能造!”甫秀花摇了摇头。

  她知道了韩采薇送来的是好东西,当然舍不得再轻易碰了,收拾收拾全锁柜里了。

  第二天一大早一家人全起来了,穿上新衣服新袜子,带上给爷爷奶奶准备的年货,在家里等韩采薇。

  到了七点半韩采薇准时来了,一家子人坐着她开的车,摇摇晃晃地驶上了被大雪和路过的车压得坑坑洼洼的路,出了县城,路更不好走了,几个人被摇得骨头架子都快散了。

  “这车坐起来不舒服,好在底盘高。”韩采薇说道。

  “咋地也比拖拉机强。”甫秀花说道,她看着韩采薇,“彩啊,你在东岳大酒店干啊?我听人说一顿饭他们吃一千多?”

  “也不是人人都吃一千多块钱,再说了谁花自己的钱去那儿啊。”韩采薇说道,“吃完喝完了都签单子走人,没几个给现钱的,这车就是我们老板要帐要回来的。”

  “那你一个月挣多少钱啊?”

  “看情况,生意好多挣点,生意少少挣点,我们除了工资也挣瓶盖钱。”

  “啥瓶盖钱啊?”

  韩采薇从车里拿出一口袋瓶盖,“就这个。”

  甫秀花拿过来一看,瓶盖上写着“壹元”,“这玩意儿我们小铺也兑,都是五毛的。”

  “酒厂送饭店的都是壹元的,我们店里的客人都用我们开瓶,开完瓶瓶盖就归我们了。”

  “那这一袋好几十吧?”

  “这是五十个,留着过完年兑。“

  “一天能挣几个五十啊?”

  “没准儿。”

  “别的饭店也这么挣钱啊?”

  “没有,有些饭店老板自己留着,就是去我们饭店消费的客人都比较好脸儿,不好意思拿,再说我们老板挣得多,不在乎这些。”

  “早知道当服务员这么挣钱,我不学裁剪也当服务员多好。”雪珍咂了咂嘴说道。

  韩兆秋踢了她一脚,“你有你姐那心眼儿吗?让人卖了还替人数钱的货,消停在家干活吧。”他大声怒斥道。

  英子觉得他话里有话,韩采薇脸色也变了变,没再继续说。

  平时从小巴一个小时的路,在雪地里硬是颠簸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才到,韩采薇把车停了下来,英子才发现二大爷家原来的木门变成了黑漆描金的铁门,气派极了,自己家原来很气派的黑铁门掉了漆,被对比的颇为破败。

  韩家搬家的时候想得就是寒暑假或是农忙、过年的时候回来,大部分东西都没动,进屋里面感觉也不冷,看来二娘真替自家烧了炉子。

  韩兆秋带着家宝先到韩兆春家去,甫秀花带着两个女儿烧炉子收拾屋子,房子不怕住,就怕没人住,空置的房子越来越显得破败了,炕琴里面包好的被也有霉味儿了,显然是不能盖了。

  收拾到一半二娘来了,“秀花,我前个儿来给你们烧炉子烧炕,烟囱都结冰了,在烧囱那里烤了把火才把烟引过去,我一看这屋里的东西也不行啊,你们别在这儿住了,上我家住去吧,也就是几天,挤一挤就行了。”

  “看来是得挤一挤了。”甫秀花把扫帚扔了,“唉,这破房子啊,卖又舍不得,住又住不上。”

  “我正寻思跟你和老三商量商量呢,你们把房子卖给我们呗?老二想盖房。”

  “盖房?”甫秀花想到了韩采薇说的盖房的事,老二家想盖房买自己家的地方确实是最合适的,两家房子连脊,还有一堵共用的墙,不买自己家的房,他就得另寻宅基地。“我跟老三商量商量吧。”她心里有些泛酸,并不想卖怎么办?

  当年老二家没儿子,两口子死性就知道种地,日子可是远不如自己家的,现在竟然要盖房了……

  就算自己家现在已经脱离农门成了“城里人”想想也挺不得劲儿的。

  “行,这么大事儿是得商量商量。”

  刚过了中午,一大家子人又齐聚在了韩家大房,孩子们都大了,有些都结婚了,这次摆了三个大桌子,简短打了个招呼之后,甫秀花就钻到厨房去帮忙了,她主要想跟大嫂打听一下二哥家的事。

  大姐雪凤的儿子已经六七岁了,虎头虎脑的拿着吃的屋里屋外的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