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麟儿_81(1 / 2)





  太子重礼,行事用度从来恪守分际,又岂会有逾制僭越之举?你折中所列,条条项项俱是朕予吾儿的恩典。将朕体恤吾儿的慈心当作诬陷吾儿的证据,究竟是何居心?

  如此一句罢,帝王已然扬声道:

  窥伺太子行踪、又罗织罪名妄言构陷……来人!将此人押入大理寺严审!朕倒要看看是谁在背后搅风搅雨,意图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朕的太子!

  圣、圣人饶命!圣人、圣人……

  随着帝王一声令下,门外戍守的禁卫鱼贯而入。不过片刻光景,那名御史惊呼讨饶的音声就已消失在紫宸殿外;而萧宸再熟悉不过的、属于帝王的身影,也紧随着由御书房回到了暖阁当中、一个张臂将他紧紧拥入了怀。

  莫要担心。

  自打听着房中响动就一直挂心爱儿的萧琰低声安抚道,即使真有人钻了空子、往兴麟殿放了什么不该有的东西,能接触的范围也十分有限。朕这就遣潜龙卫前往彻查,好生给宸儿一个交待。

  ……儿臣无事,只是想到对方可能在兴麟殿里动了手脚,有些心惊,故一时动作过大、不小心将枕头扫到了榻下而已。

  由父皇半是紧张半是急切的态度意识到了期间可能存着的误会,萧宸忙做出了解释,这事儿虽有些恼人,却也不失为一种警惕……就是不晓得幕后之人是明知他手段如此拙劣还拿他当枪使,还是所托非人、白白浪费一番布置了。

  无论哪种,都是其心可议、其罪当诛──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但凡朕对太子的了解和信任少上一分,这种栽赃嫁祸的手段再粗暴,也足够埋下怀疑的种子了。

  萧琰未曾出口的是:这点怀疑看似微不足道;可一旦父子俩有了隔阂,这粒种子只怕立时便会生根发芽、成长茁壮,生生将只有三分的罅隙扩大到十分,再不复往日的亲密无间……他虽不怀疑自己对爱儿的珍视和信任,却也不会因此便有恃无恐了。尤其北疆用兵在即,他和宸儿迟早是要分隔两地的;若因粗心大意让人钻了空子,岂不……

  只这一想,帝王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他虽已几度同宸儿谈论明春出兵北雁之事,却似乎……一直没提过自个儿有御驾亲征的打算?

  思及此、想到爱儿可能的反应,萧琰神色一僵,却终究还是在短暂的踌躇后轻轻一叹,破釜沉舟、偏又故作不经意地道出了自个儿的决定:

  远的不说,单单明年春天,你我便得要天南地北、两相隔离了。若有心人趁此良机从中挑拨,无论朕对宸儿如何信任,一番风波也是在所难免。

  ……天南地北,两相隔离?

  尽管帝王是接在先前的话题之后顺口提起这八个字的,萧宸却仍一听便抓住了这番话的重点所在:

  父皇……莫不是仍要亲征北雁?

  因两世发展的轨迹多有不同,前生让他辗转沦落敌手的危机也已从根本上彻底化解,萧宸完全没想到父皇这辈子竟然依旧打着御驾亲征的主意,以至于眼下一阵错愕,神情间更不可避免地染上了浓浓忧色: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父皇时常以此言教导儿臣,缘何所作所为却与此背道而驰?同前生相比,如今的大昭只强不弱,北雁也因三年前的那番波折而损了不少元气……敌我之势如此,儿臣实在看不出父皇有何御驾亲征的必要。

  自古以来,帝王御驾亲征,无非是为了提升士气、宣扬国威。可如今的大昭不缺士气,声威也大大凌驾于远近诸国;无论从哪方面来看,确实都不需要堂堂一国之君不远千里地率军亲征。

  次子这番简单却切中要点的分析,让听着的萧琰不由一阵苦笑。

  ……说到底,无非是执念而已。

  父皇……?

  曾经,朕最大的心愿,便是驱逐北雁、振我河山。为此,盛京城破、举朝南迁之际,朕不仅未曾随先帝远赴昭京避祸,反而趁乱甩开侍从、只身投往母舅麾下四处转战。如此一晃数年,如非端仁太子英年早逝,朕对自个儿的期许也就是个大将军而已;不想后来却登临大宝,从在前线率军抗敌的将军……转为了庙堂之中高高在上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