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百七十二章:帝后大典办起来(大结局)

第三百七十二章:帝后大典办起来(大结局)

曾经与仲晏谋站一队的大臣们,也有些默默选择了远离,如今仲家只是仰仗着救驾有功而已,只是他那些不光彩的伎俩不是没有人知道,只是无人当他面提及就是了。

皇上平常听见这样的话定然是暴躁如雷,可是今日不同往时了,皇后娘娘开心了,皇上自然开心了,帝后大典定然是要提上日程的。

“着伊卿和礼部上下共同操持帝后大典事务,天下初定,一场登基大典,一场封后大典,太过劳民伤财,朕与皇后同历经风雨这么多年,就将两场典礼做一场便是了。”宫九霄的话透出不容人拒绝的意味。

大臣们听见皇上的意思,脸色变了好几变,仲晏谋首先就站不住了,正打算两步并作一步上前启奏,就被伊往截了胡,他也不顾那些虚礼了,直接跪下说道:“臣领命。”

仲晏谋脸色真是五彩纷呈,被噎的一句话说不出来。

礼部的左玉也是伊往一手提拔上来的,见伊往都领命了,他也紧接着跟上,“臣领命。”两人速度之快只让众人把话都堵在了嘴里,张嘴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不知如何办才是好的。

自古前所未闻没有帝后一同祭祖太庙,向天祈福的道理,皇后只是后宫之主,管控后宫,为皇上繁衍子嗣的作用,皇后自古没有受众臣全体参拜,受天下人共同敬仰的场。

这如今皇上与皇后感情笃深,完全可以在内宫里如何,现在摆在天下人面前,是不是有些不合理法

了?

众人低头左右言语推搡,可无一人也敢站出来先说这一嘴的。

宫九霄扫视了一眼窃窃私语的大臣们,给身边的张公公一个眼色,张公公立马领会,直起身板扯开嗓子,“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宫九霄站起身来正打算离开台阶,刚迈了两步,仲晏谋就出大臣之列,跪下相拦,言辞恳切的说道:“皇上,如今后宫空悬,只有一后一妃,臣恳请皇上选秀,广纳后宫,为大越的千秋基业福泽万年着想。”

这头狡猾的老狐狸,宫九霄暗暗诽腹着,他倒是明知劝朕帝后大典归为一是不可能的事,直接话锋一转到他的后宫上了,充盈后宫是前朝各家大臣们往宫中送待嫁的女儿,巩固自己权势地位的最好时机。

这是全朝野上下大臣们共同的利益,仲晏谋张这个口,无疑是让众大臣们嗅到了权势的味道,定一个个前仆后继的进言。

果然仲晏谋的话音刚落,就有两个大臣附议,不消一会,陆陆续续许多大臣们也跟着附议,片刻功夫只剩零星几个站着的,其余全都跪着奏请皇上选秀。

“皇上,帝后大典在即,天下民心所向已经成定局,现在就理应选妃,繁衍皇嗣为大越基业着想啊。”一个个大臣们扯着嗓子,涨红了脸进言道,要是不清楚的,还以为他们猴急的想替皇上选了敲定呢。

以前皇上借着皇后还没有稳定后宫之由,不肯选秀不肯纳妃,如今帝后合心,已经没有什么能是皇上不立妃的借口了,难不成就让皇上守着一后一妃过日子?简直是荒谬,前所未闻!

仲晏谋风轻云淡的跪在地上,看着身边的朝臣们一个个的和皇上进言,露出了狡猾的笑容,他只是负责点了火,这如今可以燎原了,还是他这些同僚们扇的风好啊。

他仲家这个女儿不行,还有别的女儿,大不了还有旁支的女儿,各个都是水灵灵的出挑的,若是入宫了,天长地久皇上也不是柳下惠,怎的不动情呢,以后日子还长,他还可以慢慢的斗。

宫九霄负手而立,面无表情的看着群臣激言,为他的家事说的面红耳赤,只有背着的那两双手出卖了他心中的怒意,张公公骇然的低着头,看着皇上在掐着自己的手来控制着情绪,不由得咽了咽吐沫,担忧的看着朝堂局势。

他是太上皇,贴身内监的唯一徒弟,当年太上皇被毒杀时,是他师傅拼死护着太上皇,自己也没了性命,当今皇上登基后就用了他做贴身内监,他也算跟着师傅身边看尽了朝堂变化,可如今大臣们的咄咄逼人,倒是他所之未见的,心里头也莫名的跟着揪在了一块。

“你们这是要干预朕的的后宫吗!”皇上暴怒的声音炸开,带着内力穿透了众臣的耳朵,骇人的逼迫意味让宣政殿上下寂静无声,全都跪下请罪,他的声音在内室里起了回音。

宫九霄捏着自己的手拾阶而下,走到众臣的前头,他走一步,众臣匍匐后退一步,他蹲下身子,众臣们惶恐的缩在地上头埋得更深,他蹲在仲晏谋的身边,用恰到好处的音量与他说道:“你这是连朕的家事也敢管了,很好很好。”

仲晏谋不语,只是跪着,宫九霄也没打算听他说话直接起身,他看着众位朝臣们,说出了惊天的话,“朕不能为人道,朕与皇后之子也是寻了偏方才诞下的,但偏方对身体过损严重,朕以不能继续服用,朕至此只有大皇子一子嗣足矣。”

语出惊人,众口哗然,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的皇上是一个不能为人道的?这这这…简直是太匪夷所思了,无法让人相信。

宫九霄紧接着,继续开口说道:“朕遍寻名医不得,身子已然这样,诸位大臣们送进女儿进来,也是在后宫中孤老一生,朕如此就不必了。”

宫九霄给了伊往一个眼色,剩下的事就留给伊往替他解释,他越过众臣,推开宣政殿的殿门走了出去,过了半晌,张公公才找回了自己的舌头,匆匆的扔下一句退朝,赶紧去追皇上的步伐。

宣政殿的臣子们过了好一会,看见伊往站起身来,才敢陆陆续续的起身,他们凑在一起,眉头紧皱,面容如菜色般的难堪。

“这这这…皇上身子真的无药可医了么,或许再寻一寻也未可知啊。”

“是啊是啊,要我说就再多找几个民间的大夫入宫,或许还能有的医呢。”大臣们不死心的围着伊往絮絮叨叨着,他们不会傻到现在去皇上跟前进言,只能和皇上身边的红人儿商量这件事。

伊往听的耳边就如同围着千百只蜜蜂嗡嗡的叫,他不耐烦,也只能陪着笑脸听着,转头的瞬间就看见在角落里同样被众人围着的仲晏谋,挑衅的对他一笑。

宫九霄大步流星的走在宫道上,他想起一会看见旖儿,那阴郁的心情缓和了些,等他进了御书房殿

门,看见旖儿已经坐在位子上等着他了,负面情绪直接一扫而光。

叶念旖贴心的给他取下头冠和龙袍,换下来轻便的常服,宫九霄一头长发披在肩上,黑发如瀑,饶是叶念旖看了,也羡慕这样的发质。

她拉着他坐在梳妆台的镜子前,为他梳发,挽上一根白玉的簪子,穿过乌黑的头发,铜镜之中倒影着他们二人的容颜,两人紧紧相拥在一起,似乎什么事都不会让他们分开。

早膳,宫九霄将旖儿亲手所做的羹汤吃了干净,尚书台报了许多奏折到御书房来,叶念旖陪宫九霄进完早膳之后,素手整理着奏折给它们分类,这样一会,宫九霄批阅也是省心省时不少。

宫九霄抓住叶念旖忙碌的小手儿,把她抱进怀里,耳鬓亲昵的厮磨着,红袖和张公公见状,带着宫人们识趣的悉数退下,将整个大殿留给他们两个人。

红袖走出来的时候看见了在不远处等着他的凌霄,他们两人相视一笑,不用言语也是心有灵犀的,等皇上和皇后举办完帝后大典,他们两人也将赐婚,永永远远的在一起,如此便好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宫九霄草拟了三道圣旨,一道关于要立大皇子宫顷辰为太子,另两道都去了钟庆宫,供仲嫔去选择,若是她想离宫,他便放她离开封为郡主,为她说上一个好夫家,也是给了仲家一个体面。

若是她只想守着宫里嫔妃的名分,他也可以封她为贵妃,从此迁居京郊外的尼姑庵修行,为国祈福,此生不得下山,更不得入宫。

一道为郡主,一道为贵妃,只看着仲嫔如何去选择了。

宫九霄将三道旨意传了出去,想必也会知道御书房会被大臣们围堵,索性又躲了懒,带着旖儿跑了出去,也不让任何宫人跟随。

宫九霄牵着叶念旖的手穿过亭台楼阁,最后在一处宫墙下停下,他带着她一步步拾阶而上,叶念旖才知道这里是宫墙,是整个大越上下最高的地方。

他们走走停停,大半个时辰后总算攀登了上去,大越浩瀚壮阔的版图尽收眼底,那浩荡的山河上生活了大越几代的百姓们。

高处不胜寒,纵使已经是春时节了城楼之上的风还是有些凉,宫九霄将叶念旖抱在怀中,就如同抱住了整个天下,她就是他的一切。

“旖儿,我们就这样牵着彼此的手永远都不放开可好?”宫九霄喃喃的低语着,“真的好想就这样抱着你到白头,人生几十年有你陪伴足矣。”

此后就如同史书上写的那般,昭和帝散尽后宫独宠皇后一人,荣宠之爱几十年不歇,大越也在昭和帝的统治下达到鼎盛时期,真正实现了百姓安乐,路不拾遗的旷世景象。

百年之后,昭和帝后合葬一处,生亦同寝,死亦同穴,当真实现了白头偕老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