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每次上热搜都是因为副业第289节(1 / 2)





  专业的事情还得专业人员来,虽然他还是有那么一点没听明白丛筱说的那些都是什么意思,但看到这些军工专家们双眼放光的样子,就知道丛筱说出来的那些东西一定很牛。

  “这么多,那得多久才能改造完啊?”听到丛筱说需要加的东西数量,刘政委小声问了一句。

  “还好,工作量并不大。”丛筱淡定的说道,别看她说的有点多,但归根结底就是从视觉上和敌人的探测设备上将无人机隐藏起来不被发现。

  “那太好了!”刘政委瞬间开心起来,并十分有‘心机’的将其他没改装过的武装无人机塞进丛筱手上。

  丛筱低头看了一眼,很想说与其将这些无人机进行多方面改造,还不如直接换个新的呢。

  不过很快,丛筱就注意到身旁的那些专家研究员,眼睛瞬间就亮了。

  丛筱先是将自动精确瞄准技术和智能火控系统的资料交给九局的人,随后又将几个研究员带到自己的实验室,当着大家的面将相关材料合成出来,至于最麻烦的静音。

  丛筱先是将合适的可编辑材料找出来,直接将需要的形状数据输入进光脑中,很快就出现了新的螺旋桨。

  无人机新的螺旋桨变成了一种环形螺旋桨,这种环形螺旋桨的外观就像两个甜甜圈,两个桨叶组合在一起,桨尖相对,封闭式的结构可以减少桨尖涡的产生,这增强了螺旋桨的整体刚度,也降低了其声学特征。

  除此之外,丛筱之前提过的需要更换的半导体开关器件、铁心、磁钢方面的材料就好说了,丛筱将人领到存放她合成出的所有材料样品的房间,精准的从里面找到可代替的材料,并让于嘉将相关实验记录找出来,至此,静音版武装巡察无人机的所有技术难题全部攻克。

  最后,丛筱将刘政委应塞给自己的几台无人机拿出来,看向九局的那位老熟人林国栋,“林哥,接下来新型无人机的研发交给哪个研究院,就让他们帮忙把部队的这几台无人机改造了吧,毕竟之前自动精确瞄准技术和智能火控系统的测试,多亏了京市驻地军贡献出来的武装无人机。”

  “好!”林国栋立刻同意下来,并将刚刚添加了不少内容并打印出来的文件交给丛筱。

  丛筱快速签完字后,就没她什么事了。

  不过让丛筱没想到的是,那位航天航空的研究员并没有和其他研究员一起离开,而是说有事请她帮忙。

  原来这次这位研究员这次过来并不是为了无人机的相关技术,他只是刚好和其他人碰巧在实验楼外面遇到了而已。

  虽然之前各大研究院的负责人都要求研究院的内部人员不许主动找丛筱帮忙,不能以任何形式来引导她研究的方向和内容,但这位研究员这次是真的没办法了,迫切需要丛筱的帮助。

  不过这位研究员虽然来了,但他本人其实还没彻底决定要不要找丛筱帮忙,也不确定丛筱是否真的能帮上忙,直到他看到被改造好的无人机,还有丛筱说的那些如果想让无人机在边境那边服役,需要增加什么功能。

  最重要的是,他亲眼看到丛筱将人叫到实验室后,轻描淡写的就将一个个技术难题给解决了,尤其是其中两个计算机系统一个材料,都让他感觉看到了希望。

  “什么忙?”丛筱干脆的问。

  “其实和这次丛筱老师你在无人机上运用的几项技术有关。”说到这,这位航空航天的研究员停顿了一下,才说道,“是跨域飞行器的强适应控制技术,现在我们国家的相关技术并不能精准的检测出跨域需要面对的环境条件,所以往往都是提前建模,然后让飞行器按照提前设定好的路线走,但这种方式就会有一个弊端,那就是没办法应对所有突发状况。

  但我发现,丛筱老师您运用在无人机上的激光测距、自主探测、分类和跟踪以及快速释放支架以进行空中部署的功能,就能够解决实时探测的难题,除此之外,高速飞行器跨域飞行的智能控制也是我们遇到的研究难题,之前我们项目组一直将研究方向放在远距离大功率无线能量传输技术上,想着如果需要的话,可以远程控制就好了,可是我们却忽略了智能控制这个词,这点无人机的智能火控系统就很厉害,它能从无数条信息里面立刻分析出任何用武装火力控制住敌人……”

  丛筱听完后也终于明白这位之前合作过的航空航天研究员为什么一直面露纠结了,因为这次对方遇到的技术难题,大部分都是计算下探测系统和智能分析控制技术,基本和材料无关。

  按理说,正常情况下这几个技术难题怎么也找不到她这里,毕竟她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都是在材料方面的能力更突出。

  不过对此这位航空航天的研究员也说了,之前他在研究深海一号的时候就发现丛筱在地形探测时的强适应控制技术和智能分析控制上有很高的造诣。

  像是深海一号,它就可以自行在海底寻找矿脉,并按照地形和矿石条件设定出最佳开采方案,这简直和他们高速飞行器在跨域飞行时遇到的技术难题一模一样,区别只是一个在海底、一个在太空中。

  听完对方的描述后,丛筱沉吟了一下后表示自己可以试一试,然后就去大型光脑那边忙活去了。

  其实这两种技术对丛筱来说真不是什么难题,身为一名机甲爱好者、曾经联邦第一军训机甲制造专业特招生,太空上的环境地形探测传感系统基本上就是机甲系统的基础,至于智能分析控制就对应了ai火控系统,包括但不限于自动追踪对手、火力铺设等等,而智能分析控制,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环节。

  而航天航空研究员那边最棘手的技术难题就是,在太空、跨域等特殊环境中,在强干扰和模型不确定的条件下如何稳定飞行。

  毕竟太空环境和正常环境还是不一样,所以这位研究员在看到丛筱改造后无人机的表现后,依然对丛筱能不能帮忙解决技术问题抱有迟疑态度。

  好在丛筱对此还是很有自信的,直接去了有大型光脑的那间实验室,也就是那个诞生出主脑的实验室。

  当然,如今那个实验室里也只剩下一部大型光脑了。

  就在丛筱开始编写相关系统程序的时候,恍然间意识到如果自己将航空航天研究员的问题解决,那么就刚好解决了基础机甲控制舱中一半以上的技术问题了。

  就,挺巧的。

  要不是这位航空航天的研究员专门提了一嘴跨域难题,丛筱还没意识到这一点呢。

  作者有话说:

  三更~

  大家晚安~

  第417章

  意识到自己距离亲自驾驶真正机甲那一天又近了一步后,丛筱的工作效率再创提高,连夜都没过,几个小时的时间就将相关资料和程序全部搞定。

  从实验室里出来后,丛筱正准备让虹姐联系对方,结果就发现那位航空航天研究员崔家省正蹲在门口,一脸放空的表情,明显有些神不守舍。

  “崔研究员?”丛筱诧异的喊了一声,对方不会一直蹲在外面吧?

  “丛筱老师!”崔家省连忙扶着墙壁从地上站起来,面露期待的看向丛筱,一副想问又不敢问的样子。

  “幸不辱命。”丛筱将手上的东西递给地方。

  “谢谢!谢谢!”崔家省连忙感谢,虽然有些归心似箭,但还是十分懂规矩的去找段虹,签订了相关合约后,这才捧着手上的资料往外走。

  看着崔家省离开的背影,丛筱看了一眼段虹,“虹姐,联系航空航天研究院了么?”

  “联系过了,崔家省确实是在跨域飞行器的强适应控制技术这个项目组的成员,他的恩师、也就是这个项目组的主要负责人,因为身体原因正在医院,据说情况很不好,估计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会找到你这来。”段虹表情沉重的说道。

  丛筱的表情随着段虹的解释也跟着沉重起来,她没有傻到去问怎么没用中级治疗仪,既然虹姐说情况很不好,只能说明对方的身体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中级治疗仪也只会治病,而不能延长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