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9节(1 / 2)





  话虽这样说,可面上却一点也没有生气的意思,还让自己的贴身大内侍照顾李泓去偏殿醒酒。

  众人见李泓如此宠溺李承瑛,越发觉得李承璋的太子之位不稳,心里有了另一番计较。

  宴席到深夜才散,程彦在席上吃了不少酒,散了席,便在昆明湖的湖心亭中吹风醒酒。

  昆明湖是皇城的人工湖,占地极广,周围种着万年长青的树木花草,湖心亭如一颗明珠,镶嵌在波光粼粼的昆明湖中。

  湖心亭幽静,远离皇城的喧嚣繁华,程彦时常来这里静心。

  今夜又是如此。

  白天的事情她虽然巧言化解了,可这个时代爱情并不是两人结为夫妻最主要的原因,舅舅只想给她最好的,李承瑛与李承瑾与她是关系最为要好,他们与李承璋不一样,心中更看重情分而并非权势,无论是为皇,还是为王,他们都会待她极好。

  所以在舅舅看来,他们是最适合她的。

  再加上舅舅有心打压李承璋与吴皇后的势力,说不好哪一日便会真的赐婚于她。

  母亲说的对,华京是不能再待了,她只有不出现在舅舅面前,舅舅又政务繁忙,一旦忙起来,便会没心再想她的婚事。

  李承瑛与李承瑾比她大,过个三五年,他们俩的婚事定了,她再回华京。

  程彦叹了一声。

  权利当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若她的母亲只是一个普通公主,她的婚事便不会成为国事了,偏她的母亲掌兵,她的婚事便牵扯天下。

  可她又不能让母亲放弃兵权,只好能拖一日是一日了,左右她现在还小,拖个几年也没甚么。

  程彦让紫苏去安排她去清河郡的事情。

  清河公主是李淑同父异母的妹妹,也是当年宫变中为数不多活下来的公主之一,她的封地在颍水,常年待在颍水,极少回京。

  她生有一女一子,长女名唤许裳,比程彦大两岁,是程彦关系最为要好的表姐。

  紫苏应下,去安排卫士。

  程彦双手捧着脸,趴在栏杆上,月色皎皎,夜风静谧,依稀送来三清殿道士们晚间诵经的声音。

  这声音她以前也时常听闻,那时她未踏足过三清殿,只觉得当道士也甚为辛苦,每日都要诵经,如今结识了李斯年,心中便有了另一番想法。

  紫苏给程彦加了一件狐皮大氅,半夏试探道:“翁主要不要与三清殿那一位道个别?”

  半夏出身道家,对道家的人天生便有好感,哪怕知道了李斯年的那些狠辣行径后,她也时不时在程彦面前提起李斯年。

  程彦紧了紧大氅,道:“不,我还想多活两年。”

  她虽自诩恶毒女配,可甚少害人性命,李斯年就完全不同了,一言不合便下毒,让人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她说话素来没遮拦,性子又跋扈,还是少往李斯年身边凑为好。

  她与他的结识,不过是番薯引起的一场交易罢了,只待她做完他的三件事,他们的关系便到此结束。如今他还没想好他的第二件事,她何必去找他?

  再者,母亲虽留了他的性命,可心中依旧不喜他,既是如此,她又何必与他交往过密,徒惹母亲心烦?

  程彦决定以后少来昆明湖。

  三清殿中依稀送来阵阵钟声,程彦耳朵动了动,起身回殿。

  程彦对着菱花镜,小侍女们给她拆卸钗环,忍冬从外面走进来,身上略带寒气,递过来一个锦囊,道:“三清殿那里送来的,说恭贺翁主寿辰,让翁主在外面遇到犹豫不决之事再打开。”

  程彦眉头挑了挑。

  还真把自己当成诸葛亮了?

  程彦打开锦囊。

  锦囊上绣着道家标志,里面的纸张有着淡淡檀香,上面写的字字迹清隽,依稀可见那人风骨:清河之郡,地广物美,产青鱼、灵贝、麋鹿等鲜味,翁主可遍尝美食,牢记食不言,寝不语,切莫祸从口出。

  程彦:“???”

  多吃少说保平安?

  她更害怕李斯年毒死她好嘛!

  半夏秀眉微蹙,斟酌道:“那位郎君虽不是凌虚子仙长的徒弟,却颇得凌虚子仙长的真传,翁主还是小心为好。”

  半夏修医,这个时代医道不分家,故而她对道家也颇有研究。

  程彦把锦囊给紫苏,道:“那便看看,他是装神弄鬼还是料事如神。”

  说起来有些奇怪,他明知道母亲这般厌恶谢家人,在母亲回来后便该夹起尾巴做人,偏他不但不谨慎,还敢给她送信。

  难道不怕母亲一怒之下杀了他吗?

  还是说,母亲被凌虚子的话说动了,让他去赎谢家的满门罪孽?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便被程彦否决了。

  这绝对不可能,母亲杀舅舅的长子与次子的时候,眼睛眨都没眨,在母亲看来,血债就应该用鲜血来还。

  原谅?

  母亲字典里根本没有这个词。

  程彦想了半日也没想出个所以然,便不再去想。

  想了也无用,这种事情根本不是她能左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