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章





  正如有句话说得好,学习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想变得非常优秀,想学习名列前茅?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要是自甘堕落,想让自己变得差劲,那可太容易了。

  上课开小差,或者压根儿不听课,下了课更不用说,碰都不带碰的,没事儿拿着老年机看看电子小说什么的,偶尔可能上个网,一段时间不接触任何跟学习有关的东西,然后也别恶补,到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就算想反悔也来不及了。

  短短个把月,一场小测验,高中一个年级一千余人,他就直接从三十名左右跑到了一百多名。到了升高三的时候,他干脆直接就掉到了差不多三百名的位置。

  轻微的网瘾,脑子已经有些反应迟钝,以前他酷爱破解数学题,现在看到复杂的数学公式都有些头疼,仅仅半年多的光阴,他就变得自己都快不认识自己了。

  他也曾有过那么几次,想要改变一下自己,不想再这样下去了,于是他认真的听几节课,结果发现在做题的时候,除了老师讲的部分之外,其他的他百分之九十的都不会。

  他没有课下恶补的习惯,以前没有,现在这个样子更不可能会有,所以不会了怎么办?凉拌。

  他不知道多少次的问过自己,以后怎么办?

  但懒惰的习惯已经养成,他也经常性的自我麻痹,学习不好又怎样?世界上学习成绩不好的人多了去了,可该混的好的还是混的好,看个人能力罢了,也没谁规定成大事者必须学习成绩好吧?

  高考的成绩出来之后,他“如愿以偿”的没有考上,连三本都没入,英语随便蒙,语文随便编,数学,物理,化学等,更是直接空了差不多一半都没做。

  以前他考试的习惯总是追求正确率,因为他的速度完全跟得上,绝不会有空白,最有难度的学科是语文,因为只有语文的答案要写很多字,尤其是阅读理解之类的题,所以写语文卷子的时间最长。

  但现在,除了语文卷子他能胡编乱造写满之外,其他科目的试题……他已经是看不懂了。

  三分惆怅,三分无奈,三分如释重负,一分轻微的后悔,但不管怎么说,他已经告别了学校。

  父亲理所当然的很生气,在得知了他的成绩之后,但那个时候却已经没什么办法了,复读吗?他自己不愿意,别人又能如何?

  一番争吵,仿佛昔日的剧本重现,他和哥哥一样,和父亲闹翻,只身一人出来闯荡社会,当时身上仅有八十多块钱,他记得清清楚楚,还是老家的几个朋友凑了一千多块钱借给他,他才能顺利的外出。

  但他终究是和家里保持了联系,尽管只是和母亲,因为他不知道母亲在“失去”两个孩子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哥哥已经先一步做出了自己的决定,他是第二个,但有些方面,他却没办法做的和第一个一模一样了。

  一张火车票,他来到了当时一个初中同学所在的地方,也就是高名扬,毕竟对于外面的世界来说,他还算是一无所知,没人帮衬,没人理会,他自己一个人,刚开始又能做什么?总要有个过度的阶段。

  浙江省湖州市,那是他去的第一个地方,去得第一个厂区也是那里,那里是高名扬最开始待的地方,他第一次外出就是投奔朋友而去的。

  他还清楚的记得,当时那里的火车站有点小,现在有没有扩大他也不知道,只知道当时那里的地方很小,他坐过去的时候,附近都没见到过公交车,只有私家车在运行,他花了二十块钱,和五六个人挤在一辆面包车上,拉了好久,差不多有……近一个小时吧,才到了高名扬当时住的宿舍。叫什么贝什么公寓来着,是那个厂里的宿舍,宿舍查的不严,进去没人管,出去的时候只在门岗那儿签个名就行。所以他直接拉着行李进了高名扬他们宿舍,一直等到他下班。

  第二天,他通过高名扬的内荐进了那家工厂,简单的培训面试过后,他开始上岗,工作的内容叫什么装舟好像,做太阳能上面的一个零件。但其实严格来说也不算“做”零件,因为他的工作内容跟“做”零件没什么关系,就是上面的一个硅片什么的薄片,很薄,易碎,用镊子,把那薄片从一个模具里夹到另一个模具里面,只是因为那模具的缝隙不大,也就比两片薄片的宽度稍大而已,他要两片两片的夹,开始的时候非常不顺。

  当然厂里也不会直接就让他开始干,先给了他一批半报废的产品供他练手,他从早上九点左右练到下午五点半下早班,一批两三百数量的半废品,他练的二次报废的足足有近一半。

  这效率?

  一天下来,腿疼,累,烦躁,当时他穿的鞋子还是薄底的,站了一天脚也疼,除了这些感受之外,再没有其他。

  故而当天晚上回到宿舍的时候,他便开始有了一些愁绪,但也没办法,累就累吧,要不然能怎样呢?他自己再出去找工作吗?他以前可没有类似的经历,从老家出来的时候,心里倒是有着一腔热血,觉得不靠别人自己也能过得很好,可实际上,也许有的人是可以的吧,但他自己或许没有那个能力,或者说他的心还没有找到一个清晰的方向,仍处在一个摸索的阶段。

  对于这个陌生的社会,当他第一次真正设身处地的处于其中的时候,他还是会觉得有些迷茫,有些畏惧的。无关乎胆大或者胆小,应该是人的本性,本能。

  一个厂,每天招的人自然不可能只有他一个人,与他同一批的还有几十个人,但却都被分散着分配到了各处,和他在同一个地方的,只有寥寥几个人而已,而很巧的是,有一个就和他在同一个宿舍。

  那个人的年龄比他大一些,大他两岁吧记得是,在厂里体验了一天,也不想干了,当天回到宿舍就开始联系下家准备走人,还问他走不走,起初他是有些犹豫的,毕竟相互之间也都不熟,再加上其他乱七八糟的原因,他并不觉得靠谱。

  后来……

  也许是真的太不想干那个活了吧,太熬人了,稀里糊涂的不知道怎么就答应了,而事实证明,人家倒也不是什么人贩子之类的,确实带他进了一个厂,正经的电子厂,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启了他长达两年多的电子厂之旅。

  不知道做什么,工地搬砖之类的活太累,坐办公室之类的一般又需要文凭,那没文凭,又不想出死力气的能怎么办?

  电子厂!

  虽然工资不是很高,活,也不能说很轻松,但肯定能干,而且大多恒温车间,夏天不热,冬天不冷,干上几年,发家致富肯定是不现实的,但当你不知道要做什么,自己又没有特别显明的能力的时候,电子厂,确实是一个选择。

  只是有时候有些东西需要分得清楚,过度就是过度,暂缓就是暂缓,人呐,一辈子有太多的难以取舍,有太多的犹豫不决,也有太多的踌躇彷徨,想他刚出来的时候,自己告诉自己很多次,今年只是过度,今年只是过度,等我手头攒几个钱,就要好好闯荡一番。

  人嘛,生而在世,几十年光阴也不算多么漫长,若是不拼一把,怎么对得起来这世上走一遭?

  可一年到头,手里多少攒了两个钱,不多,万把块吧,然后呢?做什么?

  他曾想过要不做一个冷饮店吧,店面小,启动投资也小,房租问题如果不是特别严峻的话,万把块也够开头了。

  他自己算了一笔账,按老家价钱,一天假如卖两百杯冷饮,一杯四块钱来算的话,一天八百毛利,一个月按照标准三十天算,就是两万四,然后那些比如说杯子啊,水电费啊之类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他也不知道怎么算,索性就大致来算,一个月一万两千块钱左右的成本费,直接分过去一半。那么一个月就是净赚一万二,一年十四万四千块钱,假设房租一年八万,那自己拿的就是六万四千块钱。

  电子厂一个月四千左右工资,但正常排除所有花销之后,能剩下的有三千都是不错的了,他哪怕算能攒三千五,一年也才四万两千块钱。

  开个小店,自己当老板,卖东西也不累,赚的还多,不比厂里好多了?

  可临近关头,他又不由自主的开始胡思乱想,假如一个月只能卖出去一百杯呢?冷饮冷饮,夏天顾客多,但冬天天冷的时候是不是就应该卖不出去了?房租算八万合适吗?符合闹市区的价格吗?成本会不会算的少了?有没有什么是自己没有考虑进去的?

  一系列乱七八糟的问题,瞬间自己变得头大,左右一想,又怂了,不敢去整了,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