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二章 建武大帝(2 / 2)

“哦。”呼邪单于微讶,接过礼单,却见上面写着:天机神弩五百张,珊瑚树两棵,丝帛一百匹,宝玉五十块,明珠百颗,茶叶百斤…

礼单上所列品种达数十种之多,除了一些极贵重的物品外,许多都是中原特产,而在大漠却极为稀有的东西。

呼邪单于看后,又将其交给身边的礼祭。

礼祭忙念了一遍,殿中众臣也都开始议论起来,这份礼单之中没有黄金白银之物,却绝对丰厚。

往昔都是匈奴向中原进贡,今日却是刘秀送来厚礼,此刻刘秀的诚意自是很明显。

“我尚有一疑问!”右贤王踏上一步,语气冷峻地道。

“王儿有何疑问?”呼邪单于反问。

“既然建武皇帝是来与我南匈奴和好的,那为什么要选择与大日法王决战?若非如此,他就会成为我国未来的国师!试问,你在表明身分之前先杀我国师,这是什么和好?难道是想展示一下你的威风,抑或以此表示我国人才凋零呢?”右贤王逼视着刘秀,冷冷地质问道。

“是啊…”殿中顿时有许多人跟着议论起来。

“单于,右贤王所言极是,如果建武皇帝是有意前来和好的,又何必杀我国师?”右丞相附和道。

“右丞相别忘了,大日法王并没有成为我国的国师!最多也只能算是弟府中的一个上宾而已,而且高手过招,死伤在所难免,何况是面对大日法王那般高手?谁又敢不全力以赴?难道我们还要为一个在比武中战死的人追究胜利者的过失?”左贤王也挺身而出道。

刘秀满意地望了左贤王一眼,知道对方仍把自己当成同一阵线上的,怎么说自己杀死大日法王也正是左贤王的意思,是以笑了笑道:“多谢左贤王的理解,其实这件事我本身也有错,我身为一国之君却尚减不去那好争斗狠的江湖习气。我早闻大日法王乃西域第一高手,一直盼望与之切磋一下技艺,今知大日法王在龙城,但按捺不住一试之心,谁知大日法王的武功竟那么高,我想收手也是不能,要不是我尚存争强好胜之心,那大日法王就不会死在冰火天雷之下了。”

“那你为什么一开始便隐瞒身分,直到杀了大日法王之后才说出你的身分?”右贤王不弃不舍地问道。

刘秀淡淡一笑道:“如果我不掩饰身分,单于怎会安心让我去冒险呢?那我就无法完成心中的愿望,所以我只好隐瞒身分,以求与大日法王一战。如果单于实在要怪的话,我也没办法!”

呼邪单于的神se微变了变,心中虽有点惋惜和不快,但是事已至此,也不好再说什么,而且刘秀这种年轻气盛的作风与他当年只身闯中原极相似,因此也不会真的怪刘秀,只是洒脱地笑道:“好一个冰火天雷,建武皇帝的心情我能理解,不过只要你没事就好了,江湖胜败生死本乃常事,何况未战之前,结果谁能预料?因此,这也不能怪谁,皇儿先退下吧!”

“是,父王!”右贤王极怨毒地望了刘秀一眼,忿然应了声。

“真想不到建武皇帝竟然拥有如此绝世武功,看来中原天下的一统也是指日可待了!”呼邪单于一改话题道。

“我也希望是如此,那样天下的百姓将会减少战争之苦,安心休生养息,过上安定的生活了。”刘秀感叹地道。

“汉人与匈奴向来征战不断,在我们的想法之中,汉人从来都是不可靠的,这次建武皇帝撇下政事却亲来我龙城,我实在想不明白,难道仅只是为了彼此修好一事?”

“是啊,如果你真的一统了中土,还会记得与我们修好吗?”右丞相有点咄咄逼人地问道。

“昔有昭君出塞,成为一段佳话,后又有文成公主之嫁,这也成为匈奴与汉人的美事。虽大汉与匈奴征战难免,但自古皆有,即使是中土各郡也在征战!战争有罪,百姓无罪,我们为什么不能效仿古人,共安国邦,以安百姓呢?”

顿了顿,刘秀又道:“如果说汉人不可信,并不是所有人都如此,相信匈奴人也有好有坏,否则又怎有南北之分?我之所以亲至龙城,仅带这数十随从,便是要展示我对贵国的诚意,也表示对贵国的尊重。如果你认为我还有其它的目的,又何必亲身犯险?何必冒天下之大韪?”

刘秀之言义正辞严,殿中诸人倒还真难反驳,事实上,刘秀身为九五之尊,却只带了这点人亲来龙城,确实展现了其过人的勇气和决心,这是无可置疑的。

“如果说和好只是缓兵之计,那右丞相更错了!要知道,我中土虽战乱未定,天下归谁所属尚难预料,但贵国也同样有北方之忧,如果只是为了拖延时间让我统一中土,那我大可不必前来龙城,也不必提出和好,而只须向北匈奴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兵器之类的东西便足够了,那时贵国与北方的战争,谁胜谁负,就要看天意了,我又何必多此一举,抛开政事亲来龙城?”刘秀又反问道。

“这…”右丞相立刻哑然无语,因为刘秀所言确乃实话,只要刘秀将天机神弩也提供给北匈奴,那么南北匈奴之战就难以预料了,而他们也根本就不会有南征中土的机会,且刘秀这一招借刀杀人之计,确实是够狠、够毒辣。

“哈哈…”呼邪单于不由得笑道:“陛下何必与他一般见识?陛下之诚意可昭日月,乃是为天下万民请命,造福于百姓,此举确实让人钦佩!”

刘秀微怔,呼邪单于竟改了称呼,显得更尊重。不过,他倒也无所谓,毕竟他已身为一国之主,自不能有损身分,仅仅只是做了一下客气的表示。

这两天来,李松心神有些不宁,赤眉军在这期间并没有再大举攻城,而且屯兵于城外,攻城器械便堆于投石机无法攻击到的地方,似乎根本就不怕城内出兵攻击一般。

这种虚实难料的形式,李松居然不敢出城强攻,连他自己也觉得窝囊。这一段时间,刘玄下令只许守不许攻,确实是让城内的守军憋得难受,李松向来都觉得自己也是一代名将,却做这般窝囊之事,他也感到无奈。

“二弟,你看看张卯的阵形,根本就没有任何有效的防守…”

“大哥是想开城破敌?”李况听到李松如此说,立刻明白兄长的意思,有点吃惊地道。

“难道你不觉得整天死守,与这些无聊的人对骂根本就不是我等所该做的吗?”李松吸了口气道,沉声道。

“可是圣上禁止我们出城交战呀!”李况无可奈何地道。

“我们身为武将,即使是战死沙场也无怨无悔,可是天天让我们做缩头乌龟,这对我们是一种污辱!”李松忿然道。

“你还是忍一下吧,总有痛痛快快大杀一通的时候,只要我们守住了长安城,又何必计较这些?”李况安慰道。

“圣上也太小心了,也太高估了赤眉军,我看赤眉军也不过如此而已!”李松虽然忿然,却知道有些事情必须以大局为重,不能意气用事。

当然,这些憋住的怨气总要借机发泄一下。

李况很明白长兄的话意,也仅是笑笑,以示附和李松的话,半晌又道:“我先去巡一下城,大哥先在此休息一会儿吧!”

李松点了点头,望着李况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竟涌起一股莫名的怅然,连他也奇怪何以会有如此感觉。

“李将军…”李松正转过身来,却听一声轻呼传至,扭头一看,却是谢躬。

“尚书令怎会来此?”李松微讶问道。

“近日闷战,知众将情绪不好,圣上让我来看一下,同时也让将军见机行事,一切当以稳妥为上!圣上说,他相信将军的才智韬略,自然知道该何时适时出手!”谢躬悠然道。

李松闻言大喜,刘玄这番让谢躬来传的话确如一颗定心丸,也让他大为感恩,至少这是对他的一种肯定。

作为人臣,能得主公肯定,这确实是一件极让人欣然的事,而刘玄的话意更让李松读懂了另一层意思…能战即战,前提是稳妥。这说明刘玄给了他足够的权力,只凭这些,李松已经心满意足了,也愿为刘玄卖掉这条老命。

“尚书令觉得此刻敌军如此布置有何所图呢?”李松指了指城外几乎闲散而置的赤眉军问道。

谢躬看了看,微笑指着不远处道:“将军请看!”

李松凑过身子,顺着谢躬所指的方向望去,却什么也没见到,不由惑然扭头,但便在此时,突觉腰际一麻,全身力道顿失。

“尚书令,你这是干什么?”李松大惊,讶问道。

“哈!”谢躬抬起左手,笑了起来。

李松顿时神se大变,因为他发现谢躬的左手只有四根手指。

“你不是谢躬?!”李松的语气有些发冷地问道。

“哈哈,自然不是,我正是你们四下欲寻的武林皇帝!”谢躬得意地笑了起来。

“你…你逃不了的!”李松突地变得很平静,他知道自己尚疏忽了许多问题。

抑或只是因为一开始谢躬便拿刘玄的话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这使他在欣喜之下,失去了警觉。其实他早就应该想到,秦复可以扮成邪神两月余而无人能发现其可疑之处,便可以扮成其他的任何人,只可惜此刻后悔已经没有了任何用处。

“你多虑了,这城墙虽高,却还阻不住我的脚步!”秦复冷冷一笑道。

“抓秦…”李松突地开口大喊,但一句话尤未能喊出,便已被秦复封住了哑穴。

“抓奸细!”一旁的几名守军却知道发生了意外,赶忙疾呼出声,同时向“谢躬”扑到。

“不知死活!”秦复大手一挥,一股沛然气劲扫出,这几名战士立时若稻草人一般飞跌向城外。

“我们也该走了!”秦复一笑,挟住李松的躯体如巨鹰一般纵向城外。

城头的守军见此情况,顿时大惊,迅速赶来,但是他们也不敢放箭,担心错伤了李松的性命。

秦复的身子在那跌出城外的战士躯体上一点,借力横掠十丈,以无比优雅的姿态落在城外。

“不好了…李将军被抓了…”几名守军立刻呼了起来。

“回去告诉李况,想要李松的命,就开城相迎,我必保其高官厚禄,否则就等着为他哥哥收尸吧!”秦复扬声向城头呼道。

城头之上立刻乱了一团,李松差点气得欲吐血,但是他却无法出声,连动一根手指都不行。他没料到秦复居然这般阴险,不仅逃出了城外,更顺手擒住了李松。

“快出城救李将军!”一名偏将大急,急切地呼道,便要上马打开城门冲出去。

“将军,城门不能开!”几名战士忙拉住这冲动的人呼道。

李况很快便被惊动了,知道兄长居然被秦复擒出了城外,顿时心神大乱,匆匆赶至之时,秦复已经施施然向赤眉军的营地行去。

“秦复,你给我站住…”李况怒吼。

秦复听到呼喊,悠然转身,向城头的李况投以洒脱一笑,高声道:“李大将军有何指教?”

“你不要走,我要与你决一死战!”李况怒吼道。

秦复不由得大笑了起来,道:“你想与我决一死战?来呀!我乐意奉陪!”

李况差点气疯了,秦复那嚣张、狂妄的模样,如一把利剑般刺伤了他的心,而此刻,赤眉军的一队人马迅速向秦复靠近,这使得李况更急。

“开城门!”李况向守城的将士喝道,同时纵身跃下城头,提刀便领着人欲杀出城外。

“将军,千万不能中了他们的诡计!”一名参军急忙阻拦道。

“让开!难道你要我看着兄长被他们所害?”李况眼中布满血丝,满是杀意地反问道。

那参军被李况的样子吓了一大跳,他似乎也没想到李况会这般激动,不过,他却能够理解李况的心情。

“我们可以从长计…”

“让开!开城门!谁挡我,我杀谁!”李况怒叱。

那参军顿时一脸无奈,他知道李况心意已决,再劝也是无用,只好让开。

那守城门的战士却犹豫着不敢开城门,因为没有刘玄的手谕,任何人都不能开城门,即使是守城的主将也不例外,是以李况虽然想出城,但这些人却不敢擅开城门。

“听到没有?本将军要出城,快快开城门!”李况吼道。

“将军,没有圣上手谕,谁也不敢擅开城门!”那守城的偏将并不买账,拒绝道。

“李新,你连本将军的话都不听吗?”李况吼道。

“对不起,请将军原谅,李新只听圣上的,没有圣上的手谕,谁也不许开城门!”守门偏将李新坚持道。

李况大怒,他当然知道这是刘玄的圣旨,因为秦复在城中一闹,刘玄这才下令任何人都不能擅开城门,在没有手谕的情况下,王、公、侯、爵也不例外。

“我来不及等皇上手谕,给我将他拿下!”李况大怒之下,叱道。

李况身边的亲兵立刻出手,而守城将士却只听李新的,在李况一声令下之时,双方立刻大打出手。

李况冷哼了一声,他此刻已经管不了这许多了,为了救长兄,他什么都顾不了,哪怕是真的让刘玄发怒,他也只好先干了再说。因此,这一刻李新守住城门不开,他已经决定与之强行对干,任何结果他都愿意承担。

“你想造反?”李新大怒,叱道。

“情非得已,只好先得罪了!”李况身边的战士自然着占倒性的优势,只几下便将守门将士给制住了,李新虽狠,奈何他与李况相比,武功又何止差一筹?

“开城门…”李况喝道。

刘秀在龙城之中住了一日,便即离开龙城,尽管呼邪单于盛情难却,但刘秀依然坚决要离开。

刘秀很清楚,呼邪单于虽然盛情,但绝不是没有对他包藏祸心,只不过呼邪单于很明白,以刘秀的武功,龙城之内的力量根本就不可能留得住他,若是他在龙城中久呆的话,难保不出意外。

此刻龙城大局已定,左贤王必定继位,刘秀并不担心其不与汉室建交。而他却另有其它的事情要办,自不能留在漠外太久,而最让他记挂的尚是长安的战事。

怡雪居然说刘寅还活着,并且在宫中,这对刘秀确实是一个极大的诱惑。另外,他还知道刘嘉在外苦战,至于长安城中的刘玄,刘秀并不在意,但他却希望刘嘉能为己所用,因此他要赶在刘嘉兵败之前赶到关中。

呼邪单于也不敢太过挽留,至少,慑于刘秀的武功,他只好让刘秀走。当然,他也并不想得罪刘秀那百万大军,这对匈奴绝对没有好处。

既然无法对付刘秀,那就只好交这个朋友,这绝对是没有坏处的结合,呼邪单于又何乐而不为?只是右贤王对刘秀等人恨之入骨,他绝不会就此罢休,这也是刘秀不想在龙城多留的原因之一。

在龙城之外,有飙风骑接应,这支在大漠无敌的劲旅虽人数不多,却拥有着无与伦比的战斗力,即使是右贤王想打刘秀的主意,也不能不考虑到要付出的代价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而此刻刘秀离开河北已是两月有余,尽管朝中有许多良臣大将主持,但刘秀依然是极为挂怀。

“报皇上,大事不妙!”一名宫侍几乎是跌跌撞撞地冲进禁宫呼道。

“何事大呼小叫?皇上正在歇息!”柳公公挡住冲进来的宫侍责问道。

“公公,大事不好,李松将军被邪神擒出城外,李况…李况他反了!”宫侍气喘吁吁地道,脸se却有些苍白。

“什么?”柳公公也顿时神se大变,这事发生得太过突然,意外得让他也一时反应不过来。

“公公,快告诉皇上,护驾离开长安吧!”宫侍神se有些慌乱,但却想起了什么似的。

柳公公再不言语,转身便直冲向刘玄的行宫,也不管刘玄此刻在做什么。

刘玄对柳公公不识时机地闯进行宫确实极为恼怒,但是在听到柳公公的禀报之后,他整个不由得傻了。

刘玄确实傻眼了,如果说李松被擒、李况反了,那城门岂不是已经陷落赤眉军之手?那长安城何以为凭?何以再守?

“皇上,我们快自西门走吧,再迟只怕来不及了!”柳公公急了,催道。

“皇上,该怎么办呀?”那群本来还兴致高昂、不可一世的嫔妃们也都花容失se。

刘玄的神情略带死灰se,这个消息对他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其实早就想到,秦复很可能会是成败的关键,这个人之可怕不只是武功,更是其千变万化的易容之术,这才是最大的威胁。

刘玄很清楚秦复的易容术是怎样的可怕,只是他没想到一切来得这么快。他在城中的大搜捕不仅没找出秦复,更给了秦复养好伤的时间,这确实是一种讥讽。

不过,刘玄此刻很清楚,以秦复的武功,在宫中只怕没有任何人能与其匹敌,在受刘寅重创失去一指后,尚能如此快恢复,可见此人的武功实已比邪神更为可怕。

刘玄对自己的武功向来自信,但时却知道,自己较之刘寅尚要逊上一筹,如果是舂陵刘家的另一高手刘智在,或许可与秦复一战。但是赤眉军的数十万大军一入城中,便会如洪水般势不可挡,长安城的兵力凭城死守那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失去了长安坚城的优势,与其正面抗衡的话,力量仍然相去甚多,更糟糕的却是因为其部下最有名的勇将叛己而去,反投入了赤眉军中。

“报…”又一声急报传入,一名中军浑身浴血地直接闯入行宫。

刘玄更惊!

“报皇上,大事不好,赤眉军已经攻入了城中,我们的战士快要抵挡不住了!”那中军声音有些颤抖地道。

“皇上,快走吧,我们赶去洛阳,或是宛城,去找汉中王也行!”柳公公急道。

刘玄长叹了口气,起身抓起御床头的剑,一拉披风道:“走吧!”

“快保护皇上!”柳公公向外面的侍卫呼道。

禁军高手立刻护着刘玄向北门逃去,皇城外四处喊杀声震天,显然,尚有大批战士在与赤眉军相抗。

刘玄望了望皇城之外四处升起的火头,他知道一切都完了,但他并不想步上王莽的后尘。至少,他尚有汉中,尚有南阳的郑王王常,至少洛阳他也知道可能是凶多吉少了,而那一切都要归于功他的弟弟刘秀。

这确实是一个极具讽刺的教训,自己的山河,却被自己的弟弟与别人瓜分。

权力本身就是没有情义的,为夺天下而兄弟反目这在古往今来并不少见。不过,这个天下落入刘秀的手中至少比落在赤眉军手中要强。

禁军依然紧守着皇城,尽管外城已破,但是皇城尚乃一座可以坚守的坚城,不过这并不能守上多久,昔日王莽也仅守了几天,最后仍不免落个城破人亡之局。

禁军紧守皇城,这是义务!皇上尚在宫中,便不能擅离职守,不管外面发生了什么事。

大批刘玄的亲卫禁军高手相护刘玄向皇城之外杀去!

刘玄此刻已经脱下龙袍,在这种时候,他绝不能太暴露自己的身分,那样只会引来赤眉军疯狂的追杀。

“报皇上,皇宫已经被赤眉军团团包围!”一名禁军头领见到刘玄,神se有些慌张地道。

“什么?”刘玄带住马缰,望了望那近在咫尺的皇宫紧闭的大门,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沮丧。这一刻,他似乎体会到昔日王莽穷途末路的心境。

“怎会这么快?!”刘玄抓住那禁军头领的肩,摇晃着厉声问道。

那头领也吓傻了,半晌才无奈地道:“是…是城中的许多将军投降了赤眉军,这才使赤眉军来得这么快!”

刘玄傻怔了一会,听着宫城外鼎沸的人声,他有些失魂落魄地登上城头,果见城外全都是赤眉军,但赤眉军并没有立刻攻城的意思,而是屯兵城外,似乎是要等长安城中全部平定之后再大举攻占皇城。

“皇上,我们杀出去!”柳公公一见对方这架式,顿时心中凉了半截,但却明白,如果不冲出皇城,那只会被赤眉军瓮中捉鳖,惟有死路一条。

刘玄神se间绽出一丝苦笑,无奈地道:“只怕已经来不及了!”

柳公公循着刘玄目光所望的方向望去,却见大批赤眉军战士簇拥着两人急速赶来。

“杨音!”柳公公失声道。

“必胜,必胜…”赤眉军战士见杨音策马而至,立刻振臂高呼,显出无与伦比的斗志。

皇城之中的禁军脸se都变了,在气势上,赤眉军完全压倒了更始军,这一刻,刘玄知道自己彻底地失败了,赤眉军那几乎不可战胜的气势,连他的心都在开始发冷。

“皇上!”几名亲卫呼了声。

刘玄面se阴沉得可怕,对着碧空,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仿佛是大病一场,无力地挥挥手道:“回宫吧!”

邓禹大讶,他确实没想到刘秀居然会进入河东,等他接到消息时,刘秀已到了河内城外。

邓禹自复县赶到之时,刘秀已经坐于河内府衙上。

刘秀亲至河东,确实让人很是意外,同时也让河东大军军心振奋。

此刻邓禹大军刚大败更始左辅都尉公乘歙所率的十万大军,使得邓禹的威名更盛。

再见邓禹,刘秀心中确实极喜,这一别数月,邓禹从内到外的气势似乎也全变了,整个人都散发着一股凛烈之气,战争的磨砺,使得邓禹不断成熟,更拥有昔日所没有的战意,尽管其尚只二十四岁,却有股不怒而威、让人心折的霸气。

“臣邓禹叩见吾皇!”邓禹一见刘秀,立刻叩首,其余众将也都迅速跪下,大呼万岁。

“快起来!”刘秀欣然扶起邓禹,赞赏道:“大司徒所作所为确为我军之表率,破王匡,又败公乘歙,有良将如此,天下何愁不定?”

“皇上过奖了,为皇上而战,乃是我们莫大的荣幸!这一切都托皇上的洪福!”邓禹谦虚道。

“哈,大司徒何时也学会了拍马奉迎?不过,数月不见,大司徒却是焕然一新,这些日子让你操劳了。”刘秀不由笑道。

邓禹不由得也笑了笑道:“不知皇上此来河东有何要事?”

“朕这次前来河东,确有一些事。”刘秀说话时,挥手向其余众将道:“你们先出去吧,没有命令,不许进来!”

那群人立刻明白,刘秀只是有事与邓禹一个人说。

邓禹微感意外,见铁头和鲁青诸人也都退出帐外,更感愕然,却不知刘秀有何事如此神秘,但他却明白,刘秀对他的信任是绝对的,而且这样做也不会是多余的。

尽管邓禹与刘秀之间的相处时间不是太长,但他却明白刘秀行事向来是绝对稳妥的,这也是刘秀能成就大事的原因之一。

“长安情况如何?”刘秀见众将都退了出去,吸了口气悠然问道。

“长安好像准备稳守坚城,刘玄将关中的粮草、兵力大部分转移入长安,可见他已作好了拖垮赤眉军的打算!”

刘秀神se微变,吸了口气道:“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策略,如果他真的要在长安城中存积粮草,必是想拖赤眉军至隆冬,让其兵无御寒之衣,无可供之粮草,在赤眉军饥疲之时再全力反击!”

“嗯,我看刘玄也是看准了我们与赤眉军同样希望得到长安,想让我们与赤眉先斗个两败俱伤!”邓禹道。

“赤眉军自然也担心这个,而事实也可能会是这样,如果赤眉军久攻不下长安,或可能会调头来与我们相争!”刘秀分析道。

“这一点请皇上放心,臣已下令大量储备粮草,我们根本就不必有赤眉军的那种担忧。如果赤眉军调兵攻我,我们则以逸待劳,同样以稳守的战术磨消其锐气,一举歼敌!”邓禹自信地道。

刘秀不由得笑了笑道:“很好,大司徒确实是朕的知心人!这场战争,就要看谁更有耐心了,除非是三方鼎立之势被打破,否则我们惟有坚持,更要施行落井下石的战略,谁势弱,便借机吞噬谁!”

邓禹不由得笑了,刘秀的话正说到了他心坎里,只有擅战者才能够真正把握形式,而刘秀带兵一向以诡奇著称,更多是以少胜多,作战根本就不依常规,难以常理去衡量,这种坦言落井下石的策略,也正像刘秀的行事作风。

对待敌人,绝对不可以有丝毫的仁慈,痛打落水狗才是最好的战略。

“朕此来,实为另一件事而来!”顿了顿,刘秀又道。

“不知皇上所为何事?”邓禹知道刘秀绝不只是因为长安城之事而来。

“我想亲自见汉中王!”刘秀深深地吸了口气道。

“啊…”邓禹吃了一惊,他倒没想到刘秀所为之事,居然是想亲见汉中王,这种深入敌营之事乃是极为危险的,而刘秀此刻乃九五至尊,如何能冒这个险?

“这…这值得吗?”邓禹立刻明白刘秀的意思,不由出言反问道。

刘秀目光投向殿顶,半晌才道:“这个世上没有什么值不值得的事情,只有该不该做的事情。”

“依臣之见,皇上乃九五之尊,大可不必亲自冒这个险!”邓禹劝阻道。

刘秀又扭头望向邓禹,语破天惊地道:“我得到消息称长兄刘寅尚活在世上,而且就在长安城中!”

“啊…”邓禹更是大愕,这确实是一个极大的意外,他怎么也没想到刘寅会仍活在世上,这下他真的明白刘秀找汉中王的意图了。

邓禹并不知道汉中王乃是刘嘉的身分,更不知刘玄便是他昔日结义的大哥刘仲。是以,他以为刘秀找汉中王便是因为汉中王刘仲与刘寅乃亲兄弟。

“他不是被刘玄害死了吗?”邓禹有些疑惑地问道。

“他没死,有人见到他杀了王凤!”刘秀肯定地道。

“王凤是他杀的?不是汉中王?”邓禹反问道。

“不错,消息是怡雪给我的,她绝对不会骗我!”刘秀肯定地道。

邓禹立刻相信,他自然知道怡雪乃无忧林的得意弟子,而且与刘秀之间的关系极为特别,其交情更非一般,因此他相信如果消息源于怡雪,那便绝不会有错。

当然,如果真能找回刘寅和刘仲相助,又有汉中的十万大军,天下何愁不定?以刘秀此刻的势力,比赤眉军都要强大,尽管天下四分五裂,群雄割据,但那些人都不过是各自为政,若予以各个击破并非难事,但是如果能有刘寅和刘仲的支持,则很可能减少许多征战之苦,而作为另一个原因,刘寅和刘仲乃是刘秀的兄长,若能将之召回自己的身边,自然是最好不过。

“可是,此去敌营很危险,汉中王与徐宣决战,已成胶滞之态,战场上更是千变万化,若是皇上有个闪失,那臣等如何向天下交代?我看不若由我去吧!”邓禹肃然道。

刘秀自然明白邓禹的意思,淡淡地道:“这倒不必,我要亲自前去,不过你须领大军接应我,对于这里的情况你比我更熟,便于指挥大军,也有利于防守!”

“但是…”

“不必再说什么!”刘秀打断邓禹的话又道:“我必须尽快解决此事返回枭城,你在调动兵力之上必须对我的行动绝对保密!”

“臣明白!”邓禹知道多劝无益,刘秀行事总不依常理,不过,他也明白刘秀绝不是个鲁莽之辈。

“你可以立刻去准备了,我决定明日动身!”刘秀吩咐了一声,便起身向殿外行去。

邓禹也不再说什么,跟在刘秀之后行出殿外。

“禀皇上,刚收到长安的消息,长安城有变!”宗歆见刘秀行出殿外,忙迎上道。

“长安城有变?”刘秀和邓禹皆讶。

“李松与李况兄弟开城投降,赤眉军已经攻入长安,此刻的长安只怕已经完全沦陷了!”宗歆吸了口气道。

刘秀和邓禹不由得呆了,这确实是个极大的意外,而且这一切也来得很突然,几乎一下子打乱了他们的计划。

“再探,再报!”刘秀沉声道。

最新全本:、、、、、、、、、、